Search

Joe:「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後,各國開始挽救經濟,肚子餓了,環保的重視度就會下降,等經濟好一點,...

  • Share this:

Joe:「中國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後,各國開始挽救經濟,肚子餓了,環保的重視度就會下降,等經濟好一點,人們才會回頭注意碳排放。」

2020年中國是最早抑制疫情,經濟復甦最快的國家之一,扮演世界經濟火車頭角色,同時二氧化碳排放也猛增,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3月的一年中,中國碳排放產生近120億噸的二氧化碳,創歷史新高,比2019年的總排放量高出約5%,顯示今年的成長不只是疫情反彈的結果,今年3月前一年來自石化燃料與水泥生產的二氧化碳排放年增14.5%,甚至比2019年疫情之前還要高9%,顯示中國經濟確實在增溫,但推動經濟走升的項目並非消費回溫,而是瘋狂建設。

近一步觀察中國經濟成長背後動力發現,在需求疲軟和大宗商品價格高漲的情況下,面向消費者的下游產業還在低谷,這次經濟復甦主要來自建築、鋼鐵和水泥的成長所主導。一些數據指出中國正在瘋狂蓋房。與2019年相比,2021年前四個月建築面積增加13%,代表建築活動的電梯、自動扶梯和升降機的產量也大增85%,2021年第一季排放量成長當中約七成是來自煤炭使用量增加,中國的煤炭使用量大增,六成來自電力部門,而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報告,受到建築業和工業擴張驅動,貨運和房地產是電力需求成長最快的產業。煤炭使用量另外兩個最大貢獻者也是房地產推動的金屬和建築材料行業。

由於鋼鐵行業佔中國煤炭總使用量的三成以上,一直是煤炭需求成長的主要來源。中國已經宣佈嚴格的氣候目標,首先就要拿鋼鐵業開刀。如唐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鋼中心之一,最近中國政府要求大型鋼鐵廠在2021年之前將產量減少30~50%,政府還鼓勵增加鋼鐵進口彌補供應缺口。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在電力部門中,2021年1~4月總發電量成長11%,風力發電量成長34%,核能發電量成長19%,太陽能發電量成長18%。但是,非化石能源所佔比例下降,這是因為降雨變化導致水力發電量下降8%。結果,以煤炭為主導的火力發電成長12%。火力發電佔總發電量成長的73%,Carbon Monitor第一季排放量年增21%,在世界主要排放國中成長最快。CREA報告指出,如果二氧化碳一直以目前的速度成長直到2021年底,那麼在2022~2025年之間幾乎沒有進一步成長排放的空間,這四年碳排放量必須保持不變或下降,才能實現2025年的目標。

對於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而言,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很難實現,尤其是當中國的復甦仰賴化石燃料推動的項目時,就很難減少對氣候的影響並實現綠色經濟,美國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諮詢集團(Rhodium Group)指出,2019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強佔全球總排放量27%,首次超過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排放量總合,2019年中國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6種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達140.9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除是1990年的3倍多,也首次高於全部發達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和歐盟(EU)27成員國]排放量總和的140.5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

數據也顯示,2019年中國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佔總排放量27%,美國排放量則佔11%,為最高的2國家,接著則是印度佔6.6%,以及EU成員國,共佔6.4%,另一方面,同年中國的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達10.1噸,遠低於美國人均排放量的17.6噸;但和過去20年,中國的人均排放量增加了近3倍之多。

另外,Rhodium Group表示,目前尚未計算出2020年的全球最終數據,但在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下,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可能增加了1.7%,但其他國家的排放量則降低,同年的中國的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將因而超越OECD國家的人均排放量,這項報告出爐,正值美國總統Joe Biden列氣候變遷為重要施政項目以及尋求中國合作期間,在氣候變遷加劇以及要求各國加緊努力達成《巴黎協定》的壓力日增下。美國氣候特使John Kerry一再強調,如果沒有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的承諾,減排努力將毫無意義,然而,開發中國家長期主張,發達國家在過去1世紀間也曾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此刻受要求減碳並不公平,對此,美國共和黨參議員Rick Scott直言,中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污染者,難以相信其有何作為能夠改變減碳進程。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5-07/570548
https://technews.tw/2021/05/22/china-recovery-pushed-by-construction/


Tags:

About author
分析可以天天做,但是操作可不能天天做 趨勢的變化很多時候是模糊不清的,短暫的上漲隨後可能是激烈的下跌 冷靜的觀察趨勢的變化,等待趨勢形成後再進入市場操作,才是正確的態度 過於急於進入市場,好像手上沒有交易單就會失去賺錢的機會 這就像賭徒手上只要有錢就會迫不及待的把把下注的心理是一樣的 在市場生存,沒有看到有把握的波段趨勢勿下注 90%的時間都是觀望伺機而動,等待好時機再進場 非常簡單但卻要學習很久才能控制的住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各國股市投資、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討論區
View all posts